投入的5千很快就亏损殆尽,陈夕又追加了3千进去。现在看着k线没有了刚开始的冲动,反而是害怕,一根根k线好像钓鱼时下的饵料,尤其是竹节图,像极了鱼钩,鱼钩做好就等鱼儿咬钩了。越是美味诱人的越危险。主力都深谙钓鱼之道。
陈夕四处咬钩亏得心慌起来,到处找方法,发现自媒体上大咖财经博主众多,东听西看,发现大多都是玩嘴炮不用交税的,为了点人气流量满嘴乱喷。也看到了众多散户的日常。
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交易手法可谓是精彩纷呈,各不相同。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赚钱的执着:有一位交易者,为了炒股,不惜借钱数十万,却天天亏损,以至于家徒四壁,妻子整日抱怨,他也无动于衷,宁愿花费几千元购买课程,也舍不得为家里买点好菜。还有一位交易者,拥有研究生学历,也是贷款炒股,亏损近百万,如今独居在车库里,每日依然坚守。还有一位交易者依靠价值投资选股,每天晒出自己的账户,虽然几年来也是亏损几十万,但却不断吐槽市场的各种欺诈行为,只因自己深陷其中,不忍心离开。
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况,陈夕既同情又无奈,从这些人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些都是人性弱点被市场牢牢拿捏的结果。“追涨杀跌要不得”,“基本面都是骗人的”,“大盘不行,全职炒股没戏”,陈夕给这些人发了很多评论,希望能劝一劝他们,但你无法叫醒那些装睡的人,你以为的好意,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戏言,是不懂装懂。毕竟交易这条路是一种非常独立的行为,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除了自己大彻大悟,否则只能在其中沉沦,这与六道轮回的说法是如此的相似。
陈夕也试着在网上发布帖子,寻找能靠交易盈利的人,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回应。细想起来,这也实属正常。在网上进行交易的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稳定盈利的,另一类则是无法稳定盈利的。前者要么全神贯注地专注于赚钱,要么投身于培训领域,他们不会单纯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而后者那些无法稳定赚钱的人,会一直苦苦追寻交易的法门圣杯,四处寻找高手学习。对于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的人,他们往往并没有太多交流的意愿。毕竟在这个市场中,失败者比比皆是,交流也并不能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好处。
这个市场就是如此极端,要么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食肉者,要么是处于底层的被食者。陈夕一方面似乎已经对交易的大概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却又难以克服弱点,在盈亏之间徘徊挣扎。
其实,在交易中亏损是一种常态,就如同投资经营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一样。打工的人还得自己支付交通伙食费,开公司的人要付出员工工资、场地租金、办公用品等费用。而交易则把这些能省的都省了,最大的开支就是为自己的失误买单。
在现实的工作中,人们付出辛勤的努力,往往总能获得一定的收获,哪怕那收获微乎其微。但交易却截然不同,在这个领域,不仅难以获得正收益,甚至还很可能遭遇负收益的情况,这对人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正因如此,才有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话语:正常人很难做好交易,那些能够做好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市场就如变幻莫测的海洋,每一次入场都如同在钢丝上行走,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万丈深渊,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深刻地体会到,想要在这个市场中赚取利润是何等的艰难,简直难如登天。
要做交易先问问自己“我能接受亏钱吗?接受不断的付出没有回报吗?”
如果回答是“是”,也许刚有了入门的资格。试问哪个做交易的不是希望冒风险挣大钱的?这样回答的人很不正常!
此外很多人回答了是也是自欺欺人,他们想到的是暂时的亏损必然会换来大的回报,太天真可爱了!就像咬住了钩不肯放的鱼儿,一心贪图饵料,对方贪图的是鱼本身。这种人确实是“钓鱼人”的最爱。
陈夕边交易边在网上寻找高手,这个过程极为艰难,因为网上展现出自己是高手的骗子太多,表现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做培训的,有卖课程的,有卖软件的,卖指标的,有实盘操练的。自媒体平台让这帮人如鱼得水,玩得不亦乐乎。
即使展示了账户也可能是虚拟盘。看到的失败交易者也不一定是真的,有可能是卖惨博流量的自媒体玩家。有的即使走到本人身边也真假难辨。
实际上只有自身的水平提高后才能真正辨别得出来,但到那时候找所谓的高手的意义可能又没难么大了。
经过苦苦寻找,陈夕又找到一位觉得是高手的人,此人的神奇之处在于每天都能盈利,通过展示的账户和分析的内容都是能对的上的。至于他为什么会愿意在自媒体平台上公布自己的交易则是另有目的,他想推销自己用的的平台。
陈夕加了好友后请教其方法,对方要求支付99的费用,想来不多就付了,发过来一份资料。
陈夕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确实有种恍然大悟之感,资料里主要是趋势判断和进出场的方法。据这位高手孙总说,这些内容是他亏损了几十万后换来的。他是个日内短线交易者。也是才稳定了两年。为了找到绝佳的机会他已经把自己训练成了一只鳄鱼,大部分时间都在静静等待,只有猎物到了嘴边才突然狠狠咬过去。
他交易的品种很挑剔只有两种,周期也很专一。正因如此才将交易变成了一项高度精密的行为。
“我这套方法特别适合用在股指上,所以现在只做股指”,孙总发来消息。
“我资金不够,听说做股指要50万”,陈夕说。
“用我的平台不需要,1万就够了,当然多多益善,这样不容易爆仓,毕竟股指的波动太快。”,孙总解释。
陈夕盘算着今年里交易都是亏损,也许真是方法不对,品种选错,这次好不容易有这种机会,还不抓住!?
“好的,我用你的平台”,陈夕明知这种外盘没有监管,很危险,但仍旧热血上头。
“那转账过来,我帮你开户”,对方给了一个银行账号。
这种针对个人的转账方式明显很不靠谱,很快就开好了户,陈夕虽然谨慎任然充了6000进去。兴奋的以为找到了交易的圣杯而加以实践时,市场又继续教他做人,这种外盘的波动瞬间就是几百上千。陈夕用新学的技术小心操作,刚开始小有盈利,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扛单,的原因账户快速亏损,进而又对这套方法产生了怀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账户爆仓。
“孙总,你的方法怎么我一用就亏损了”,陈夕发消息给对方。
“这很正常,要上万次的训练才能做到标准操作”,孙总若无其事的回复道,似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陈夕的结局。
“上万次,那得亏多少钱?”,陈夕这次真的是有点崩溃了。之前听孙总聊过过去的交易经历,现在已经训练得像警察盯贼一样小心翼翼,片刻不离,经常通宵盯盘,最后身体健康也出了问题。
“我这还有个现货的平台,波动慢走得稳,可以试一试,保证金又少,绝对不会爆仓”,对方又给了一条路。随即又发来几张行情图,走势确实很清晰,回撤很小。
现货这个东西早年在各地盛行,后来因为早年间,各类现货交易市场兴起,但其中部分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国家后来关闭了很多此类市场。各类问题有:违规操作,一些现货交易市场存在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价格、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资金安全问题,部分现货交易市场存在资金挪用、侵占等问题,导致投资者的资金无法得到保障。
过度投机,一些投资者在现货交易市场中进行过度投机,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增加了市场风险。
监管缺失,当时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对现货交易市场的监管存在漏洞,无法有效防范和打击违规行为。
纠结了几天后,陈夕依旧选择了现货平台,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想放弃。这次谨慎了一些,充了3000块试水。玩了一个来月,期间又不断的和孙总沟通,希望套点技术,也不算吃亏。
“用30分钟布林轨看支撑压力,15分钟看方向,用1分钟入场”,孙总说。
又见他发了一些视频在其自媒体账号上一本正经的分析,预测。
效果自然是一般,手续费倒是消耗不少,因为开平仓都有费用。
其实对方说用1分钟入场的时候,陈夕已经意识到不对劲了,1分钟会出现多少信号?简直就是给平台打工,还容易做错亏损。更要命的是这个交易系统没法设止损,就像让你开车,不提供安全带一样,车毁人亡是早晚的事。亏了一半资金后,陈夕匆匆出金不玩了。有不少人被视频宣传吸引都加入了那个平台,孙总还特意建了个群,刚开始里面还有点热闹,过了一段时间就气死沉沉。又过了一段时间陈夕发现那个平台里的品种都停止交易了,孙总的账号也消失在茫茫自媒体里。
陈夕认为自己又被骗了。想到无数个被交易折磨的日子,在睡梦里辗转反侧,想到那些嘲笑的脸,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一次次付诸东流,想到自己付出过的无数青春时光。是不是该放弃认命了,是不是所有关于交易的一切都是骗局?是不是所有成功的交易者都是靠运气,最终的命运必将是自我毁灭?是不是书上说的都是理论和谎言?厌恶自己为什么不能严格止损,不能克制追涨杀跌的冲动。
无数交易的词语在陈夕脑袋里盘旋,“趋势”,“顺势而为”,“周期”,“级别”,“超买超卖”,“量价”“持仓”,这些词语早已深深刻入了他脑回路里。
十一期间陈夕哪也没去,也没跑车。就在出租屋里痛定思痛,继续奋笔疾书:
“交易之路太过艰辛,如同弱小的个体和一个庞然大物搏斗,普通赌徒和庄家博弈,最后的结果必然很惨,原因是散户的资金总是有限的,要么被大行情打败,要么被各种无效操作止损,被手续费消耗殆尽。交易是条不归路,进去了很难出局。”
陈夕好想回到最早,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专心工作。虽说搞交易可以不用搞交际待人处事,但仍旧是要洞察人心,通达人性,毕竟图形技术的背后是人。是人就有欲望行为痕迹。这痕迹就是行情走势,它有时直接有时隐晦,时而高亢时而低落,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读不懂悟不透的结果就是被收割,比现实人际可残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