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从酸甜到辣咸,五味杂陈,让人食欲大开。餐桌上的气氛逐渐热闹起来,大家分成小群,或是三人一组,或是两人一对,开始了各自的聊天。
话题从日常琐事到工作趣闻,无一不谈。饭桌上,除了热情洋溢的朋友们,还有老妈和杨雪这两位活跃气氛的高手。有她们在,饭桌永远不会有冷场的尴尬。
杨皓顾不上这些,一直在不停的吃。
鲍勃也是,好不容易吃一会中国正宗大餐,顾不上聊天。
这是杨皓在美国给养出来的中国胃,来中国没几天,已经胖了不少。
正吃得倍儿香着呢,冷不丁儿旁边那杨雪拿胳膊肘儿杵了杵他,就问道:“皓子,你是不是谈过老些个女朋友啊?”
咳咳咳…,好家伙,杨皓差点儿没给呛着,忙说道:“我啥时候谈过恋爱呀?你听谁说的呀,这不是瞎造谣嘛。”等咽下最后一口饭菜,急赤白脸地说道。
杨雪那一脸的八卦样儿,拿那笃定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杨皓就说:“哟喂,那你那小说咋写得那么真儿真儿的呀,我觉着呀,没谈过十几段恋爱,压根儿就写不出那么细腻的描写来。”
这时候呢,大家说话的声儿都小了不老少,都支棱起耳朵听她俩这儿唠嗑呢。
看来人类对吃瓜都是与生俱来的爱好,杨皓用异样的眼神看着看着杨雪,语气特淡定地说:“当然是听来的呗,这种事儿听得多喽,您也能写得出来呀。”说完就开始扒拉菜吃。
杨雪不死心的问:“这种事谁会给你说,保密都来不及。”
杨皓眼神不变,带着挪揄的语气说:“当然没人给你说,我估摸你上学那前儿,如果给你说了,基本上等于全班都知道了。要是你能像我似的,属于那种能把嘴守住的人,那班里大部分的秘密你都能知道。”
杨雪这时明白杨皓说的什么意思了,有点恼羞成怒,伸手锤了杨皓两下,“讨厌,你说谁八卦呢,大家谁没有好奇心,都一样。”
杨皓笑了笑说:“咋的,不信呐?我可没吹,你想想,我要是嘴不严,能知道那么多事儿吗?只有你嘴严实,大家相信你,有事才会给你说。”
杨雪哼了一声说:“哼,谁知道呢!那你倒是说说,你都知道啥秘密了?”
杨皓耸耸肩说:“那可不能告诉你,我得守口如瓶呀,要不以后谁还跟我说秘密呀。”
杨雪翻了个白眼说:“切,不说拉倒,装啥神秘呀。我们那天回来聚餐……”
“哎,等等嘿,你们啥时候聚的餐呀,在哪儿聚的呀?”杨皓赶忙拦住话头问道。
杨雪愣了那么一下,随口就说道:“就刚回来的第三天吧,是吧,赵磊。”她转头向赵磊求证,似乎想确认自己的记忆无误。
杨皓听到这话后,顿时失去了继续用餐的兴趣,他把筷子一放,直勾勾地盯着老妈,用那特别不满的声音问道:“妈,你们聚会吃大餐啦?啥时候呀,咋没叫我呢。”声音里满是抱怨和失望。
这当口杨皓又想起姑姑搬家那事儿了,接着又问:“得嘞,姑姑搬家你们是不是也聚会吃大餐啦?”
老妈原本对杨皓的质问感到不悦,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跟自己说话,还用这种质问的口气跟老妈说话,忒没礼貌了。可一听杨皓这质问的话,本来还想数落杨皓一顿呢,立马那气势就泄喽。
不过老妈那是什么人!输人不输阵,虽说理不直气不壮,但还是嘴硬道:“那可不能全怪我,你姑搬家时,你正在家里闭关修仙,写你那小说呢。是你姑姑特地嘱咐,不要打扰你,怕影响了你的灵感和进度,所以聚会没叫你。”话音刚落,杨浩的目光瞬间转向了他的姑姑。
姑姑用埋怨的眼神斜了一眼老妈,心里一阵腻歪。她心想:这都什么人呐,怎么总是把得罪孩子的事推到我头上呢?要是学习上的事还好说,毕竟孩子的教育上的事,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和孩子不同意见的时候。
可是家庭聚会都不叫孩子参加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看着杨皓失望和不满的眼神,姑姑表面云淡风轻,内心疯狂想折,这怎么要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于是不紧不慢说:“那时候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所以没叫你,我们也就在小区里的餐馆简单聚了一下。”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小区的餐馆’,让人听着就好像是个小饭店似的,其实那是个会所大饭店好吧。那种别墅小区哪有小饭店,杨皓听的嘴角直抽抽。
“至于你哥回来那次聚会,那不能怨我,你正在录歌,奶奶不让打扰你。”姑姑总算说完了,心里松了一口气,总算把锅甩出去了。
杨皓一脸无语的看着老妈和姑姑,这甩锅的技能炉火纯青,最后责任都在一个没在现场的人身上。
算了,能怎么办,只能无奈地说:“我有啥好事都惦记着你们,你们这么干,是不是对不起我。都是一家人,你们吃大餐,完了还不带上我。这次就算了,以后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老妈和姑姑满嘴答应。
这算是一个小插曲,大家接着吃喝。
杨皓午休后回到学习室,发现气氛挺活跃。大家围坐在一起,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他走近了才发现,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鲍勃身上,后者正展示着一堆打印好的文件。
原来,在大家休息的时间里,鲍勃并没有闲着,而是将杨皓所写的小说文本,转换成了一个电影剧本。
杨皓接过鲍勃递来的剧本,心中充满了惊讶:“鲍勃,你这么快就完成了?”他一边说,一边开始翻阅起来,剧本非常标准工整。
鲍勃在旁边说:“这有什么快的,主要是你的原始故事构思非常出色。
主题和核心创意已经非常清晰,要传达的情感、思想以及涉及的社会议题都非常明确。
故事的大致框架也构建得很好,包括主要情节线索、人物关系等都已经有雏形了。
而且,人物设计方面也很到位,性格、目标、动机和背景都基本完善,角色间的互动和冲突也非常有趣。”
鲍勃继续说道:“我所做的,只是在这个基础上,编写了一个详细的故事大纲。
这个大纲明确了故事的起承转合以及关键情节节点。你现在看看,是否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或者修改。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们接下来就可以找专业的编剧,根据这个大纲来细化剧本了。”
杨皓一边看剧本,一边在脑子里跟上辈子的电影作对比;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的励志故事。
克里斯曾是个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面临着重重挑战,包括职业的不稳定、家庭的破裂以及生活的困顿。
然而,他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后,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赢得了家庭的幸福。
这部影片不仅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逆境中不断奋斗,更传递了不放弃希望的重要性,激励着观众去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现在算是励志片,不过以后就说不定了,经过社会毒打,有的人会把它定义成毒鸡汤。
剧本没几页,杨皓快速浏览一遍,框架没问题,但具体拍出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放下剧本,肯定的说:“ok,没问题,故事和表达情感都对,具体还要详细剧本出来。”鲍勃听到杨皓肯定的回答,松了一口气。
第一部主控电影,他也怕搞砸了。主要他以前的战绩,让他没有自信了。
然后鲍勃又拿出另外一份打印好的小说,是那本英文版的《阳光小美女》。
鲍勃拿着手中的手稿,不禁有些感叹地对杨皓说:“这本我拿回去帮你出版了吧,写的真好。”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赏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小说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的场景。
他继续说道:“等小说有名气了我们拍成电影,这种青春类小说市场还是不错的,而且拍摄成本不高。”
说完,鲍勃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杨皓,接着说:“还有吗?咱们开始要囤一些版权。”这句话透露出他对杨皓作品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
杨皓无语的看着鲍勃:“囤版权是应该,但也不能指着我一个人来贡献所有的创意和内容。
我倒是确实还有一些未成形的想法,但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打磨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
别的渠道你也留意着点,比如与一些独立的编剧和创作者合作。
刚开始确实难,等我们开始制作电影,打出名声后,就会有人更多的创作者愿意把作品主动来投稿的,放心吧,别着急。”
鲍勃一听还有,马上说:“你就把大纲写出来,别的我找人完善。”
他的语气里有些急切和期待,他知道,只要杨皓能够把大纲写出来,他就能找到最好的人才来完善它,让这部小说变得更加完美。
一看杨皓要反驳,知道这些文学创作者的通病,都觉得应该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才算自己创作的小说。他明白杨皓的想法,也理解那种对于创作的执着和热爱。
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我知道你们这些作家都有一种执念,认为只有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创作。”鲍勃温和地说,试图让杨皓放下心中的顾虑,
“但是,你知道吗?有些时候,合作也是一种创作。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起修改,让这部小说变得更加完美。你只需要把大纲写出来,其他的交给我来安排。”
在杨皓还没来得及开口之前,鲍勃急忙地补充说:“这种情况在文学和编剧界其实非常普遍。通常都是由一些著名的大作家或大编剧提出创意和大纲,之后他们会找专业的团队或者是其他作者来协助完成细节的填充和完善。
尽管最后的作品会署名大作家或大编剧,但这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考虑到你在美国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当地的日常用语和习惯可能还不太熟悉,你的手稿也需要专业的人士来进行润色。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书中的内容更贴近真实的日常生活,避免出现与日常习惯不符的情况。”
杨皓知道鲍勃误会了,他可没有这种心结,即把所有创意和想法都亲力亲为地转化为文字。
毕竟,他脑海中的想法如星辰般繁多,有的记忆清楚,印象深刻,有的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如果每一个都靠他自己亲自写,那得写到猴年马月。
他也没有道德洁癖,对待创作的态度并不死板,本来就是抄的。
他是在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这个计划涉及将多个来源的信息和想法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内容。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但对于杨皓来说,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过程,涉及到如何有效地整合不同的观点,同时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杨皓心里头明镜儿似的,要是就那么傻乎乎地机械复制上辈子的作品,那到头来的成果,顶了天也就跟上辈子一个样儿,说不定还不如呢。
为了能让这些个好作品迸发出新的亮光儿,跟中国的观众产生更深入骨髓的共鸣,他觉着必须得在创作里头掺和进原创性的玩意儿和独一份儿的视角。
在琢磨咋能让作品带上中国特色的当口,杨皓也在寻思怎么能在保住原作精髓的基础上,灌进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的点子。
这可不光是对原作简单的翻译或者改编,得使劲深挖中国文化那丰富的内涵,把它跟现代的元素巧妙地掺和到一块儿,让作品呈现出那种既新鲜又透着熟悉的模样。
他也明白过来,要想让作品真正戳中中国老百姓的心窝子,就一定得在作品里多加些贴近中国现实生活的东西,好比反映社会的变迁、展现老百姓过日子这些个主题。
这么着,作品不光能把作者的想法和情感传达到位,还能引得观众产生共鸣,激起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琢磨劲儿。
所以啊,杨皓正试着找那么一个平衡点:一方面得敬重原作的精神和价值,另一方面还得巧妙地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通过自己独特的解读和创新的手法,给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力。
这一过程对他来说,既是个难啃的骨头,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得靠他费脑子、使创造力才能解决。
这时候,姑姑的声音冷不丁地就插进了咱这谈话里头。
她用平和的调调说道:“皓皓,你知道不?其实中文小说的创作啊,能采纳好些个不同的方式。”
她这一番话,把杨皓惊着了,因为杨皓一直觉着姑姑是为了锻炼他的文笔,以为创作小说就得他自个儿一笔一划地全给完成喽。
姑姑接着又解释道:“你完全有可以提出创作的构思和大纲,这些是任何优秀作品的核心。然后,找有能力的人来帮你把书写的过程给弄完。”
姑姑的这些话,让杨皓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自己不必亲自动手写每一个字,这么着能给自己省下老多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姑姑提到了一个对杨皓来说特别要紧的点:“这么一来,你就用不着自个儿亲自动笔写每一部作品啦。
你能用省下来的时间去瞅瞅别的事儿,就好比你的学校课程。毕竟啊,把学业保住也是顶重要的。”姑姑的话里头透着对杨皓未来创作方式要改变的意思。
杨皓听得出姑姑的话里有一种难得的认真,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提的建议,也不知道姑姑是出于什么考虑。
“我自个儿也老接这种活儿,就好比给一些名人写传记,或者编特定的内容啥的,这些活儿我都干过。”临了怕杨皓犯轴,还给杨皓举例子。
姑姑接着说道:“我自个儿在这方面有点经验,有时候电视台里头或者外边公司有那种电视剧编剧的活儿,也找我们这样的编剧,我自个儿还能挣点外快呢。”说到这儿,姑姑停了一下。
好像在琢磨更合适的法子来把她的意思说明白。“其实这样的合作模式常见得很,而且效果往往也挺不错的。”姑姑想着通过举例子让杨皓服气。
她接着补充道:“就好比我之前参与的那个《*****》(具体不写了)的电视剧项目,人家专门负责构思框架,给出创意点子,然后由我来把具体的写作给完成喽。最后这作品那反响好着呢,既把人家的创意给保住了,又融进了我的文笔风格。”
为了能保证杨皓能把这个建议听进去。
姑姑还特意举了个实打实的例子:“你还记得那个老火的戏说电视剧系列不?其实啊,那作者压根儿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名儿,背后有好几个分工干活儿的,有管创意构思的,有弄情节发展的,还有搞文字润色的等等不同的环节,可最后呈现给读者的那可是一个整整齐齐的故事。”
瞅着杨皓好像在那儿寻思事儿的模样,姑姑温和地咧咧嘴笑了,鼓励着他说道:“试试呗,皓皓,这么着既能保住你的创作灵感能落地,又不会耽搁你的学业,多好的事儿啊,干吗不试试呢?”
就通过这么个法子,姑姑盼着能给杨皓提个醒儿,让他开启一段新的创作路程。
杨皓犹豫的根儿主要在于怕姑姑不乐意。既然姑姑都劝自个儿了,那还怕啥呀。
“得嘞!那咱们就拿这本《当幸福来敲门》试试。”杨皓点了点头,装出一副勉勉强强、老大不情愿的样儿同意了。
鲍勃和姑姑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俩还真怕杨皓较起真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