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舆论和文明解释权
朱雄英一点也不傻,自己爷爷脸上挂着的那副表情与其说是慈祥的笑容,不如说是鬼片里才会出现的恐怖面具。
“君子动口不动手啊!”朱雄英开始向周兴的身后移动。
周兴见状,顿时脸色一沉,一个光速闪身,顺带还招呼着现场的其他人和自己一起逃离了这是非之地。
嗯,很讲义气!跟着一起溜走的小福子在心里称赞道。
“君子?就你这样还君子!标儿,去把你生的这个逆子给咱抓过来,看咱今天不好好踢他的勾子!”
朱标虽然在憋笑,但气也肯定是有些气的。这孩子虽然在未来的那个世界长了见识,但却也学了一身的坏毛病,可以说毫无礼数,一点君君臣臣的观念都没有。现在居然写出这种悖逆的文章来,的确该好好教育一下了。
“老爹,工厂重地,安全第一,严禁打闹!”朱雄英抬手指向挂在墙上的一块大牌匾,“您看那边可是有铅水还有高炉的,这要是出意外了怎么办?”
朱标愣住了。他这样性情沉静守礼的人,顿时就被自己儿子的话给框住了。
朱元璋见状,苦笑着摇了摇头,同时也在下意识地扪心自问,自己的标儿是不是过得太顺了。
“好了,你们三个,别闹了。”坐在一张斑驳长椅上的马皇后开口了,“这里是作坊,真要是出了意外怎么办。”
朱元璋哼了一声,朱标则瞪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然后坐回到了自己父母的身边。
“雄英,奶奶知道你不是胡闹的孩子。”马皇后严肃地说道,“给奶奶说说,你为什么要写这样诋毁你爷爷的文章?”
朱雄英能察觉到奶奶语气里淡淡地责备,他知道自己这次的玩笑开得有点过头了。
“其实就是一个标题,后面的字都没有意义。”朱雄英顿了顿,“我也不是故意要诋毁爷爷,我只是想借此说明一下这台机器的重要性。”
朱元璋和朱标看了看文章的第二行,果然都是些没有意义的文字组合。这两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大孙这种从左到右的书写方式。
而这些无意义的文字也的确是朱雄英为了图速度,随意从键盘上敲击出来的。
“这台机器有多厉害,咱能想到,不用你写这样的文字来说咱!”朱元璋还是有些生气。
朱雄英摇了摇头,“您还是不知道。我没有告诉过您,在未来,您的名声是毁誉参半的吧。”
朱元璋的神色难免一震,他只从大孙那知道了大明以后的历史走向,和会遇见的一些问题。但却完全不知道这个毁誉参半的评价为什么会出现。
“你不是说咱是华夏文明的拯救者吗?”
“有些人不这么看。”朱雄英搬了张椅子,摆到了自己家人的面前,然后坐了上去,“总的来说,污蔑您会成为未来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您对读书人是不够好的。”
朱元璋咬紧了自己的后槽牙。
“当然,也正如我以前说的,您也不是没有黑点,而且不止一个,最典型的就是您对我那几个叔叔,特别是对朱樉的纵容。”
朱元璋又哼了一声,他记得大孙说过,自己的这种做法叫双标,对此他是不认同的,“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是这样做的?凭什么就骂咱?”
朱雄英耸了耸肩,“因为那种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日子,您没有让这些当官的也跟着过。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是和门阀士族或庶族地主共天下的呢?就您不干,不骂您骂谁啊。”
“就是钱和权没有给够的意思,是吧。”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是。”朱雄英点头,然后看了看爷爷手中的那篇文章,“所谓的勾子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和演变出来的。那些人无法在物理层面上伤害您,所以就用笔杆子来污蔑您。方法也很简单,放大负面历史,不提正面作用。”
老朱眼眸一动,目光落在了那台铸排机上。
“大多数老百姓没有文化,就算识了些字,也写不了文章,考不了功名。”朱雄英也将目光落在了铸排机上,“洪武朝在封建历史中,是一个整体上对得起老百姓的时代,是一个能被称为治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大部分老百姓活得下去,甚至还拥有了一些以前没有的权力。但老百姓不会,也无法把自己这样的经历写成文字,让后世的人去看,去研究。他们对这个时代的认可方法十分的朴素,那就是当您用四大案,杀空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朝廷官吏后,天下却依然稳定。”
这句话,让朱标的心为之一震。
“那些官僚,地主都对无法对您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击,最后只能暗戳戳的搞出一个南北榜案,试图在未来,架空大明的行政权。”
朱标深深地吸了口气,他不敢想象,如果这些人得逞了,而历史又按照原本的轨迹继续滑动,等朱允炆登基后,大明会变成一个什么鬼模样。
在这一刻,作为大明帝国未来的继承人,他由衷地感谢自家的那个老四,哪怕自己的后代因为他过上了极其糟糕的生活。
毕竟,真的是老四把大明朝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同样的道理,您杀了那么多开国猛将,但却没有一支军队造反,为什么?”朱雄英继续说着,“因为还在健康运作的卫所制度,真的让大明的军户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他们才是一支军队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会为了某个将领的野心去跟着搅动天下。”
“但可惜的是,您拿住了皇帝的里,但却没有拿稳皇帝的表。您和这些官僚,天然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一个脑瓜崩落在了朱雄英的额头上。
“讲话文雅点,你奶奶还在了。”朱元璋批评道。
马皇后乐了,“你平常也没文雅到哪去。”
“大孙,你接着说。”朱元璋赶忙转移了话题。
“舆论和文明解释权,是大明朝自立国以来,就没有真正握住的东西。”朱雄英起身走到了铸排机前,“但有了它,我们就可以从第一份报纸,第一本科普读物开始做起,让整个天下的百姓,真正听到我们的声音。我们更可以让知识再下沉一个阶级,让更多的百姓能识得了字,读得了书。”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掌握文化普及的方向和内容。在铸排机面前,雕版印刷的效率就是个弟弟,文化的发行权和文明的解释权就会自然地握在我们的手上。”
朱元璋的眼里闪耀着逼人的光芒,但思考片刻后他还是担心地问道:“他们不会制造吗?”
“会,也可以造,尽管成本很大,尽管耗时会很长。只要有图纸,只要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他们终究能把这台机器造出来。”朱雄英的脸上扬起了笑容,“但这台机器注定是要用来扩散文化的,他们造的越多,文化的扩散速度反而会越快,这恰恰和他们渴望垄断文化的初衷是相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