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宝玉证券
1977年6月,陈佳明成功的站在了电子娱乐行业的风口浪尖上。陈佳明把加州的代理商自然而然地交给了AMD。不仅因为陈佳明拥有AMD的股份,还因为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更具备了广阔的市场影响力,是加州地区代理的理想选择。
而在其他各州,陈佳明则精心挑选了一批资本雄厚的代理商作为合作伙伴。首先是A&P(大西洋与太平洋公司),这家历史悠久的连锁超市巨头,其遍布全国的门店网络,无疑能够为产品提供广泛的曝光度;接着是Kroger,Safeway,GiantFood,南方公司,西尔斯(Sears)等有实力的公司。以这9家公司联合的渠道是陈佳明布局全美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环。打通了销售渠道后,陈佳明来美国的目的也达到了。为了应付接下来的庞大订单,接下来就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了。
在美国短暂而高效的二十天行程后,陈佳明带着满满的收获重返香江。他随即加大对显像管制造的投入力度。
新工厂坐落于维多利亚港东北岸、九龙观塘区海湾地带,紧邻启德机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陈佳明果断购入一块占地四亩(约2500平方米)的厂房,并迅速启动大规模招聘,仅一个月时间,该厂便实现了每月产出15000块电视屏幕的生产能力,确保了与日益增长的街机市场对显像屏幕的庞大需求。
而香江的这些公司也应该有一个办公总部了。手握雄厚资金的陈佳明依旧出手阔绰,直接买下了港威大道附近的一栋十八层大楼,也就是后世的彩星大厦的地方。花了他整整三千万港币,他也不心疼,反正这大厦绝对会涨价,而且要用钱了完全可以拿出去抵押贷款。
陈佳明就喜欢把自己的办公室安排在最顶楼,一眼望去,大海的风景尽收眼底,对面就是热闹的马湾·中环区。他望着那边,心里想着对面可是世界顶级的房产——置地集团的地盘。他打心眼里相信,过不了多久,那块宝地也会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过了一会,柳青轻轻敲了敲门,进到办公室后,陈佳明问起:“证券公司筹建得怎么样了?”
柳青回答:“手续都搞定了,就是证券执照麻烦点,我已经找人去疏通关系了。还有,猎头公司那边找到一个挺适合老板您要求的人,但这人得您亲自面试一下才行。”
说着,柳青就从包里拿出一份简历递给陈佳明。
陈佳明翻开简历,边看边笑说:“这简历看起来挺有分量啊!”
柳青接着介绍:“这个人叫任志刚,1970年在香港大学拿的一级荣誉学士,学的是社会科学。1974年又在荷兰海牙社会学院拿到统计和国民会计的文凭。后来,港府与外国好几个大学都给他颁过荣誉博士、荣誉教授这些头衔。从1971年开始,他就在香港政府部门工作。”
陈佳明听了觉得新鲜:“公务员出身,有意思,能力应该不赖。”
柳青点头:“没错,我看中他就是因为他学历漂亮,工作经验丰富。在政府里,他是华人公务员里提拔得最快的,能力肯定是有的。”
陈佳明一听,满意地点点头:“行,那就安排个面试吧!”
“好的,我马上去安排。”柳青回应后马上离去,干练十足。
次日清晨,任志刚准时出现在环球电子公司的会议室,面对着比自己想象中年轻许多的陈佳明,他没有显露出任何轻视之意。
在接到猎头公司邀请之后,任志刚做足了功课,通过近期的报刊杂志了解到,陈佳明虽然年仅18岁,却已是香江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物,身家亿万,他麾下的环球电子公司市值逼近十亿大关。(公布了Walkman在香江本子的销量后)连上流社会那些真正的富豪们也对陈佳明的商业才能赞不绝口,特别是他在公开场合发表的那些富有洞察力的言论,更是让无数青年学子视为座右铭。
陈佳明笑容亲切,示意他坐下,“请坐,想喝点什么?”
任志刚礼貌回应:“谢谢,一杯白开水就足够了。”他的选择简单而直接,注重实质。
随着新任秘书悄然退出,室内氛围变得更为凝重而私密。陈佳明的嗓音透着沉稳,询问道:“任生,能否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舍弃政府部门的安稳,毕竟,你在那里已然是游刃有余。”
任志刚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回答得坦率且直接:“道理很简单,人总向往攀登更高的山峰,在政府部门里晋升之路对我而言已经是到头了,没有了未知与挑战,我所追求的,是更加光明的前程。”
“说的没错。”陈佳明赞许地点点头,眼底闪烁着欣赏之色,随即又抛出了一个更加犀利的问题,语气中却带着锋利:“如此说来,如果以后有另一家企业,以更为诱人的条件相邀请,你会不会再辞职离开?”
“当然,我一定会去的。”任志刚的回应不带丝毫犹豫,“同样的,陈生,如果有一个比我更优秀的人才,能力在我之上,却愿意以更低的薪酬为您效力,您又应该怎么选?”
陈佳明轻笑声中藏着深意:“你说的很好,接下来,我想听听你对和记黄埔这家公司的见解。”
“1975年,和记面临绝境,股市估值仅三亿五千万港元,”任志刚缓缓道来,言语间流露出对历史转折点的深刻理解,“然而,之后在‘公司医生’韦理的打理之下,市值逐渐复苏,特别是去年与黄埔船坞的合并,让它的市值一举突破十亿港元大关。尽管现在依旧亏损,但撑过这段时间以后,它的潜力将无可限量。”
陈佳明的提问紧随其后:“如果你是和记的大班,你会怎么样管理它?”
“韦理的战略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只是过于急功近利,盲目吞并各类企业,而不考虑自身消化能力,这简直就是自缚手脚去划水。”任志刚剖析得一针见血,“至于我,会选择聚焦于零售业、房地产以及港口业务,其余资产则尽数剥离,卸下这些没用的包袱,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更加轻盈地发展,加快国际化的脚步,开拓更大的市场版图。”
“很好,任生,你的见解我很赞同,恭喜你,你被宝玉证券公司录用了!”陈佳明开心的伸出手来,与任志刚相握。
陈佳明又接着说:“任生,对于我新创立的宝玉证券公司,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任志刚回应:“我想知道,以后我手头能有多少自主权?”
陈佳明想了想,说:“这样,我马上要搞个收购项目,你来负责操作。要是干得好,项目完成了,按你的业绩,你能掌控五百万到一千万的投资基金。当然,还是那句老话,你赚得多,以后能用的钱自然就多。还有,我要是有收购指令,你得听我的安排。”
任志刚听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好的,没问题。那我们接下来打算收购哪个公司呢?”
陈佳明笑笑,显得挺轻松:“不急,你先过来把团队组建起来。等咱们的证券交易许可下来了,到时候自然会告诉你!”
“谢谢老板,我不会让您失望的。”任志刚自信满满的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