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青葱岁月 142、对的产品碰到对的时间
易绍峰又下了一道指令,每家经销商的货车上,都要加装部分的赠品。这些赠品的价值用来冲抵这些人主动提货,而多出来的成本。
最累的无疑是装厂的工人,看到他们一车车不停的装,他很担心累坏一两个。在这方面,他做了两个决定,所有装车人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个小时,不允许加班,还有食堂这段时间,必须保证有大荤,以保证这些人的身体能力能跟上。
最后发现越来越多的车,实在是忙不过来,只得临时从边上的乡镇又招了部分人,采取两班倒,十六小时工作制。他们装车的工资很低,一个月50块钱,包三餐,其实这样的待遇,现在这边的人,也会有大把的人参与。
然而这个工资与市里有近5倍的差额,易绍峰心里难安。不过他们装车有提成,每件1毛钱。一个三人组,一天至少可以装一辆车,按1200件计算,就是120块钱的提成,三人每人可以分40块,一个月如果满勤,差不多可以分得1200块,与提成相比,底薪显然不算什么。只不过他们确实是下得死力气活,倒是没人反对。
当他再一次见到魏然时,差不多中间隔了仅不到十天。本以为他想屯点货,结果得到的答案是,货全卖完了。他显然不信,自认为看透了这些人的这点小伎俩,但当他碰到首批来提货的第二个,第三个,差不多首批提货的都回头,他才彻底相信,市场热了起来。
周义是土生土长的粤省人,人生过半,家庭美满,他也没有什么过高的追求。这两年粤省的小便利店开始兴起,当然现在的称谓还是小卖部或小超市,他家里有一个不大的门面,就自己也开了一家,生意不好不坏,撑不死饿不着,他挺满意。
这段时间他发现,原来非常好卖的健力宝,似乎比原来的动销慢了很多,而且厂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动不动就缺货,一缺就是十几天。货架上的可口和百事动销明显加快,原本每天能卖两瓶就很不错了,现在差不多两天就能卖一箱,自然而然的,他将陈列进行了一些调整,将可口和百事跟原本健力宝的显眼位置进行了对调,果然销售又提高了少许。
从半个月前,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经常有顾客会问他有没有某款饮料,而且问法五花八门。
“老板,有没有喝前摇一摇的饮料?”
“老板,有没有刘德华做广告的那款饮料?”
“老板,有没有喝了能捐钱的那款饮料?”
如此种种,当然,还是有部分直接问有没有峰尚可乐或者果粒多的。
带着疑问回家,他以为是自己年龄有代沟,所以他们讲话听不懂,就好奇的问了问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那鄙视的眼神,差点脱了鞋子开抡,儿子将电视调到央视,差不多半个小时后,那个可乐的广告出来。然后调到省台,又出现了摇一摇的广告,这才让他明白原因。
刚好前两天,有一直给他送饮料的经销商,上门主动推销峰尚饮料。他当然原意引进,但一听到,高昂的进售价,就有点心虚,但当经销商答应卖不完退货时,他还是选择,每样留了一箱卖卖看。
第一天,三个品种,他总共卖了3瓶,这显然与前期顾客的询部不成正比。想了一会,他拿了个毛笔,用箱内皮写了一个:本店有峰尚饮料销售;还加上了:喝前摇一摇,刘德华代言,每喝一瓶水向山区孩子捐一毛钱的字,果然第二天没到中午,他发现就卖完了。更多的人看到那个牌子赶来,发现售罄,一脸失望之色。
打电话订货,却被告知要货的人太多,要等两天。他显然等不了,一瓶能赚9毛钱,卖一瓶相当于卖可口三瓶,而且比可口还好卖,傻子才会无动于衷。打电话叫老婆来看店,他拿了钱,骑上自己进货的三轮,就直奔经销商的仓库,路上想着,这次一次性开20箱,最后觉得不保险,决定一步到位开50箱。
苏满是NJ大学的一名学生,是个学霸。日常大部分时间,他都处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专业书上,不过让他好奇的是,回到寝室,发现相处不错的四个好鸡友,每人拿了一个瓶子,在那里疯狂的摇屁股,摇了一会,就将瓶子打开,喝了一口,还大叫了一声爽,接下来几人就大笑了起来。
他一头雾水的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将瓶子递到他面前,看到包装上是刘德华的图片,他来了兴趣。这个年头还没粉丝一说,但他确实喜欢老刘。老刘真的很厉害,他的巅峰期,可以说是没有一个明生可以达到他的高度(内地),如果对比后世的小鲜肉们,会发现这些鲜肉弱爆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鹰钩鼻的。、
包装上一个老刘拿着一瓶饮料,似乎在说什么,旁边一个有个对话框,里面写着:喝前记得摇一摇。
基本算是明白室友们,为什么会发神经,但他显然对这些不带感。直到他看到电视上的广告时,才明白老刘也是个逗逼,他自己买了一瓶,打开瓶盖前,脑子里浮现出老刘摇屁股的镜头,他开心的笑了起来,然后发现旁边没人,自己也甩动了两下屁股,喝了一口,果然感觉更爽。
每个来排队提供的供应商,口中最多的话就是:这点货,老客户都不够分。还有大片的空白市场还没做。
听到这,易绍峰也很无耐,产量跟不上,他也没法子。现在市总代,没有一个开设县级分销,因为没货。
发货半个月以来,峰尚的工厂,一直处于满负荷的运转,每个车间的设备,除了正常维护,根本就没有停下的机会。而仓库里依然空空如也,易绍峰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他只是在不断的要求厨房,一定要保让一日四餐的供应(夜班有宵夜),而且一定伙食质量上要跟得上。
一个工厂几千人吃饭,显然整个后厨要非常强大才行,他在考虑将这个食堂也包给唐莲,制定伙食标准,定期核算其账目,确保支出正常即可。
当然这明显不是眼前之事,眼前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最大化的扩大产能,总厂满负荷,他暂时也没有开设分厂的打算,那就只是一条路:代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