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王媒婆做东,再加上几人成立的协会以王媒婆为首,所以小漠几人都在等王媒婆动筷。
王媒婆用筷子夹了一块白切腊鸡放入用餐的碗中,招呼众人,“姐妹们不要客气,都动筷吧!也尝尝这嘉定第一楼的菜肴是否名不虚传。”
讨论了一上午,众人早已饥肠辘辘,几人也不在推辞,纷纷动筷。
小漠早就看上了那一盘小炒河虾,除去配料外,收拾好的河虾在盘中摆放的整整齐齐,红红的外壳下包裹着洁白的虾肉。
在盘子中但是不觉得,夹上一只虾,发现这只虾的虾线已经被技巧性的剔除,丝毫没有影响虾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在现代小漠倒是经常吃虾,不过都是各类大虾锅,自然是用手戴上一次性手套来将虾肉剥出,去掉虾线。
可现在众目睽睽之下,又没有辅助用具,总不好直接用手吧。
小漠仔细瞧了左右两人,坐在自己右手边的孙媒婆倒是和自己夹得一样,不过她倒是直接放入口中,直接将一整只虾囫囵吃掉……
而坐在自己左边的钱媒婆吃的是清炒莴笋,没法参考。
小漠自我做了心里建设,只得用牙齿使出绝技,“掐头去尾,直捣黄龙”之法,将虾仁吃到口里。
虾肉入口Q弹,鲜嫩,辅料的蒜蓉香味,辣椒香辣味完美的融合入虾肉,使虾肉除了本身的鲜美,又增加了浓香的后味。
小漠开心的吃着虾,笑咪咪的听着耳边系统传来的美食积分“+2”的悦耳声音。
果真,吃美食的同时还能增加美食积分什么的,果真是吃货最大的追求了!
再来一块白切腊鸡,白切腊鸡与白切鸡不同的地方在于腊鸡乃是事先经过腌渍烟熏过,吃起来更有一分松枝香在里面,再加上因为制作工序的原因,肉更加劲道入味。
而白切鸡讲究一个鲜,嫩,选择时候正好的鸡,将鸡蒸熟后,切成大小合适的形状,再淋上调制好的料,吃起来滑嫩可口,绝不会觉得肉太瘦太柴。
浅浅的品尝了两个肉菜过后,小漠看上了清炒莴笋,翠绿的颜色总是让人心神放松,而做成菜肴,除了挑食者,一般人总是无法抗拒这一抹新鲜爽口的诱惑。
而素菜做得好,才最能提现一个厨师对火候,对用料的把握。
果然莴笋经过清油的烹饪,爽脆犹在,颜色仍是清绿透亮,可见厨师火候的把握,过一分显老,少一分则显生。
听着耳边果真又传来轻轻两声“美食积分+2,+2”的悦耳通知声,小漠觉得嘴中的菜更添一份美味。
一边吃着这来自嘉定第一酒楼大厨做的菜,一边期待另外一道肉菜和一道汤,看其他吃饭的食客们一幅幅热火朝天的面孔,悠哉悠哉,好不快乐。
“你们这是做的什么菜!还好意思说是嘉定第一酒楼!还带着御厨的招牌呢!我看都是浪得虚名吧!”
一声挑衅的声音从二楼包厢传来,顿时使刚才还算热闹的一楼大厅为之一肃。
正沉浸在美食享受中的小漠也为之一惊,接着又是一乐。
没想到吃个饭还能遇见电视小说中经典情节,是敌对势力的商业竞争,还是纨绔子弟恶意找茬?是御厨敌人以报当年宫中之仇,还是吃完饭没带钱想吃霸王餐?
欢迎关注大型探秘现场《走近福寿居》。
“这位贵客,您要的这份宋嫂鱼羹,小店一直都是这样做的,请贵客息怒呀。”
一阵盘子扫地声过后,传来小二略有惊慌的辩解声。
而掌柜的也已经说着楼梯来到了二楼名为“万客居”的包房。
“这位客官,这道宋嫂鱼羹可是我们这里鼎鼎有名的吴大厨做的,他的师傅可是宫里的御厨呀,怎么可能有错呢?”
刘掌柜走进包房一看,这一伙竟有三人,人虽少,可身上穿的布料那可是只有显贵之人才可穿的少有的绫罗绸缎,不由心里一个“咯噔”。
本来怀疑是其他商业竞争对手不服气来找事的猜测,被排除了,毕竟能穿得起这等绫罗绸缎之人,怎么可能会被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商人所收买呢。
不过,要想挑剔福寿居的饭菜,那可真是鸡蛋里挑骨头,毕竟有御厨徒弟在这里掌勺,再加上从未听人说过这里的菜肴不对,吴掌柜心里底气确是很足。
“不会做就别做,怎地拿这些菜来糊弄人,御厨徒弟做的就不会有错了?我还吃过御厨做的菜呢!今日不给我个说法,我就不走了!”柳一宇说道。
原来这柳一宇乃是当朝礼部尚书幼子,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他不像大哥柳一智那般自小喜爱习文,后来更是以天纵之资弱冠之年考中进士,更得公主青睐,现在任职翰林院,负责修书。
更不像他二哥柳一轩自幼不爱文学爱武术,对行军打仗更是上心,拗不过他的柳尚书只能放他去边关,反而让他如鱼得水,如今也算是做了小将军。
人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这柳一宇自找竟然不爱文来不爱武,偏偏喜欢品尝各类美食,再者上边有两个哥哥也算担得起大任,便对他放任自流了。
这柳一宇自从满了十三岁,每年便带着两个随从从京城出发,到大江南北去寻各种美食,哪里有美食,哪里便有他的足迹。
他也并不是一事无成,他在京城开了一家荟萃大江南北的美食的酒楼。
每次出行吃到好吃的,便想方设法或挖走那个厨子,或想方设法让侍从学到手艺,每年回京城时候,便是酒楼食谱更新的时候。
达官贵人,美食老饕,平民百姓,总也喜欢去尝鲜,是以生意越来越红火,也挣了个盆满钵满。
这一次是走到了嘉定。
柳一宇从一本杂记上看到了“宋嫂鱼羹”的典故,不由得想尝尝这传说中宋嫂鱼羹的味道。
据说,宋嫂原是北宋汴京一位民间女厨师,以擅长制作鱼羹而闻名汴京,因为嫁给宋家排行老五的先生,被大家昵称为宋五嫂。
至南宋时,宋五嫂一家南迁,在西湖苏堤下继续卖鱼羹,以维持生计。一日,宋高宗乘船游西湖,船泊苏堤下,身旁服侍的老太监听见有人以汴京口音叫卖,多瞧了几眼,就认出这人竟是当年在故乡卖鱼羹的宋五嫂。
宋高宗一听,油然升起他乡遇故知的情怀,于是召宋五嫂上船晋见,并且命她端上拿手的鱼羹来献;高宗一面享用鱼羹、一面与宋五嫂聊起家乡事,两人相谈甚欢,所有的前尘旧事都涌上心头,让这碗美味的鱼羹更添了一份家乡情!高宗于是对鱼羹赞誉有佳,特别赏赐文银百两给宋五嫂,这事一传开,“宋嫂鱼羹”就此扬名全杭州城。
虽说传说不能全做真的,但是据描述上看来,宋嫂鱼羹选材精细,制作好后,鱼羹色泽悦目,鲜嫩润滑,味似蟹羹。
柳一宇对这用鱼做的味道却像是蟹的宋嫂鱼羹有了极大的兴趣。
他领着两个侍从尝遍了嘉定城大大小小的酒楼,今日抱着很大的期望来到这福寿居,本想能够得偿所愿,谁知却事与愿违。
他本不是多么冲动的人,可这福寿居做的宋嫂鱼羹也相差太远,再加上这家酒楼吹嘘的太厉害,让人生出极大希望,现在失望更甚,让他忍不住便发了怒。
柳一宇下定决心,这福寿居不给个说法,他定要让人知道这福寿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如果让小漠知道,只能感叹一句,这是一场由虚假广告引发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