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考察
与沙坪大兴两座城不同,平兴城虽然也是依水而建,但水却不是在城边环着的溪流,而是一大片沙漠湖泊。
可以说,整个儿平兴城就是一处极大的绿洲,城中心就是淡水湖,甚至还能在绿洲里小种些庄稼,足够平兴城人自给自足。可以说,平兴城是西周国内最好也是最大的一座城池,
只不过它的位置距离西周中心有些偏,不太方便别的地方在大漠里面行走,觐见国君,所以西周的第一代国君才没有把京城定在这里。
容承宣也是早知平兴城情况,无意对其进行破坏,所以这一次也是依着云绾绾的意思,在进城门的时候扔了一颗手雷,炸死了西周军队的主帅,之后就再也没有扔过一颗手雷了。
容承宣绿洲对于大漠来说到底是有多珍贵的存在,他希望能够平和地接手这座城池,无论是对那片绿洲也好还是对在这片绿洲上生存的子民也罢,都能够采取一种相对温和的态度去与之交涉。手雷地雷那种东西,能不在平兴城用,还是不用的好。
毕竟大漠里面能有这样一片绿洲,也实在是不容易。为什么容承宣迟迟不肯攻打平兴城,他自己也是不能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快速的在一夜间拿下平兴城。所以他只能赌,来赌江幽南会颇于西周国君的压力,率领西周大军跟北辰军队来一场背水一战。
事实证明,容承宣赌对了。他成功不用手雷,也不用地雷的就把平兴城给拿下了,除去城墙被炸之后,平兴城内再无一处地方被毁坏。
容承宣这个不想破坏平兴城的想法到是与平兴城人不谋而合。多少年来,平兴城人的日子过得最是安逸,也最是滋润。其它城池还需要靠朝廷与北辰交易得来粮食分发下去,而对于平兴城来说,依靠着那么大一片绿洲,要什么有什么,粮食,蔬菜,水果,全部自给自足。
万事不求人。他们天性喜和平,讨厌战争,西周大军被赶到平兴城时,平兴城知府要不是碍于自己到底是西周的官员,真的连城门都不想给那江幽南开,毕竟一旦是让江幽南入驻了平兴城,很有可能会把战事给平兴城一起带来。
这也是平兴城的百姓最害怕的事,他们也听过北辰人手里有天雷的传说。他们也怕万一北辰人打过来了,拿着他们手里面的天雷,突突突的就把他们世世代代都赖于生存的绿洲给炸没了。
终于,江幽南死了,西周大军跑了,现在北辰军进城,虽然是没有用什么天雷,可破坏城墙的那一颗天雷,还是把他们给吓的够呛。
现在北辰军队进了城,平兴城百姓一个个都提心吊胆地猜测着,这北辰人是不是也与西周大军一样,进了城来就只知道破坏和抢夺?
而且还听说,他们的主帅是北辰的那个摄政王,那个摄政王最是喜怒无常了,一不高兴的时候就喜欢胡乱杀人。这要是杀人还好,但要是往平兴城里边丢天雷的话——平兴城的百姓不能想象,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灾难。
如果真的是跟他们猜测的那样,他们就是抢着性命不要,也要抗争到底,不管是怎么样,都是不能够让北辰人动一下他们赖以生存那么久的绿洲的。但如果不是,北辰人要是能够温和地对待这座城池,他们就愿意无条件接受北辰的统管。
对于平兴城百姓来说,谁做皇帝都无所谓,只要平兴城还在,只要能够给他们一惯的和平和自由,能够让他们像从前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那就可以。
毕竟之前他们也不是西周的城池,是西周之前一个小国的城池。后面那个小国被西周灭国之后,平兴城才彻底的被归到了西周的地图里面。
亡国的事情他们经历过一次了,所以他们也已经是看开了。不管是谁做皇帝都好,只要是能给他们最后一方净土,也就是平兴城还在的话,他们都是可以接受的。
平兴城知府周杭最先走上街道,迎着容承宣的大军,说是要先带着他们找一个能够落脚的地方来。
周杭在见到容承宣的时候,行为举止都是不卑不亢的,只拱拱手,把容承宣的大军先安顿好之后,才对着容承宣将平兴城百姓的想法说了出来。
“王爷,平兴城本就不是西周的城池,只不过后面是因为哈达国败了,所以平兴城和哈达国的别的城池才被归入了西周的地图里面。”
“平兴城的百姓不像别的城的百姓一样,对西周有着无比忠诚的思想,所以城中的百姓托下官来是想跟王爷说,若是王爷答应不动平兴城的一片绿土,他们愿意无条件的臣服于北辰。甚至让她们立马就入北辰的籍都可以。”
容承宣听后只是哈哈大笑,跟周杭这样一个实在人交流,他也不整那些虚的,也以最真诚的心来跟他交流。
容承宣也没有跟周杭多说什么,只将自己对于平兴城未来的治理方案以及沙坪大兴两座城百姓现在的生活状态先与他说了一遍,并告诉他:“你若不信,本王可以着人带着你亲自到沙坪大兴城走一趟,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不过不管怎么样,本王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是你们心向着北辰,是北辰的百姓,那么北辰的军队就永远不可能会对你们下手。”
周杭是个做事稳妥的人,一听说容承宣提出这个方案,立即点头同意,但他给容承宣提的却是别的主意,“若是王爷还想要接着用下官的话,那么下官已经是走不开了。”
“城内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经过下官的处理,所以若是王爷不介意的话,就让下官挑选几个百姓过去替下官看看吧。”
容承宣自然也是同意的,见容承宣同意之后,周杭也不跟容承宣客气什么,当场就点了十个平兴城百姓,请求容承宣尽快将人送往那两座城去考察。